养殖场使用原料药是认为原料药便宜,以为国内大部分药厂的制剂产品是将原料药加上辅料做一下简单混合,跟直接使用原料药没有大的区别。但制剂价格远远高于原料药,认为用原料药避免花“冤枉钱”。
有的用户认为用药只要成分一样,用原料药多用点效果会更好,这是不对的。不同的原料药,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会具有一定的*性、不稳定性、难溶性、吸收差等各种缺陷,用的量大不代表利用的多,可能反而有害。只有把原料药经过科学的工艺加工,做成好的制剂产品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降低或避免其*副作用。
为什么要做成制剂好的制剂由合格的原料、辅料与科学的生产工艺三大要素组成,缺一不可。首先,原料药质量是影响药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原料药除了鉴别、含量等指标外,其中的杂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过量杂质进入动物体内不但起不到药物的作用,反而会带来伤害。其次,辅料的作用是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增加原料药的溶解度、控制原料药的溶出,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药效。在制剂技术比较高的情况下,合适的辅料可以增加原料药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所以每一种辅料加进去,具体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这个剂量,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不合适的辅料无法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生物等效性等问题。最后,科学的制剂工艺很关键!为什么一样的含量,国外原研药产品的效果更确实?好的制剂工艺是决定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因素。工艺对药物品质和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工艺没做好,一种情况是药物进入动物体内,没有有效利用,只利用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排泄出来或者被破坏掉,在体内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另一种情况可能是药物尚未利用或者尚未达到其发挥效果的部位,很多就被破坏分解掉了,致使药物不但降低使用效果,可能还对动物本身造成伤害。所以说,科学的制剂工艺不是简单的把原料、辅料加在一起就可以。每一种辅料加进去,具体发挥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这个剂量?在工艺上为什么这样做?实现药物质量可控,降低*副作用,发挥出最佳治疗或者预防的效果,是研究制剂工艺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制剂的高效指标好的或者是高效的制剂主要考察药物的溶解度、溶出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或者是与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等指标。以下将这些指标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是:纯度根据每个企业做药品的理念、价值观和追求不同,普通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投入或没有能力投入那么高的研发,尽管愿望、宣传的是高技术、高效药品;而实际,却是买来原料和辅料,依靠现代制药设备,进行的是“来料加工”方式生产的兽药。这在当今兽药生产群体里,几乎90%以上都是这样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市场参与竞争的法宝就是:返货、降价、旅游、送礼品、高返点等,围绕药品非核心物大做文章。另一类企业就是创新型兽药生产企业。这类企业有明确的、持续的、可支撑的做药理念和价值观,他们通过研发生产高效、方便、经济的新兽药,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提高原料、辅料、添加剂等用料的纯度,以提高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通过研发应用固体分散制剂、包被微丸制剂、纳米乳制剂等高新制剂,为用户提供更高使用价值的高品质标准普药。第二是:稳定性药物从给药到产生作用,需要经过活性成分的溶解、溶出、吸收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等一系列过程。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在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降解、破坏均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因此,制剂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是保证药物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有效成分必须在水中保持5至24小时稳定。第三是:溶解度饮水给药是当前畜禽最方便的给药方式,好的水溶性制剂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水溶性。由于临床给药多采用集中给药的方式,因此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达到临床推荐剂量的3-5倍以上。第四是:溶出度制剂中的药物活性成分进入体内必须转变成分子状态,才能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达到病变部位产生作用。这个过程就是药物的溶出,有效成分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即为制剂的溶出度。溶出度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标准。第五是:等效性即生物等效性,是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其活性成分吸收的程度和速度。是判定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标准。方法是测定对比药物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通过运算分析若药时曲线下面积在原研药的80%-%可以判定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可完全替代。好大复方药品的误区临床使用“大复方”是临床诊断不确定,不知道哪种成分会真正起效,才会将多种药物配制在一起,寄希望于这个药物不行另外一种会管用。大复方因为成本、制剂技术等限制,大多会压缩每种药物的添加量,结果是难以保证用到动物疾病防治时药物能达到有效剂量。众所周知,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要求是用上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把细菌杀死,如果药品效果达不到预期,没有被杀死的细菌会产生耐药性,细菌一旦对此种药品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效果会越来越差;另外一点,大复方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简单粗放的大复方可能会产生或携带相应的不可控的杂质或有害物质,并且药物稳定性不确定,很可能几小时后药物就会降解掉。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都无法有效控制,造成药物利用率低下、*性增加、副反应大。把这样的药物用给动物,不但起不到预期的疗效,产生的杂质反而对动物是种伤害。尤其是很多情况下大复方成分不明确,在使用中出现不明成分的药物混合使用,相互反应,产生*性,导致产品检测时出现问题,影响了食品安全。用原料药和“大复方”是既不经济又不安全的,需要临床兽医对病原进行诊断分析,选择科学制剂工艺生产的制剂产品,根据疾病需要采取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动物疾病,达到药物使用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表1药剂学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理化性质改变
类型
维生素C
氨茶碱、谷氨酸钠
维生素C在PH6时易被氧化,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
药物-药物
奥沙利铂
氯化钠溶液
可与氯离子发生取代反应,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
药物-溶剂
紫杉醇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装置会释放出DEHP有害塑料物质[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脂]。
药物-容器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这些指标因受药物联合应用的另一药物影响而改变,即一种药物影响了另一种药物的药动学,而导致血药浓度增减等,进而引起药效或*性的增强或减弱现象。
表2药动学相互作用
过程
影响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结果
吸收
胃肠道PH值
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解离度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程度低,脂溶性高,吸收快,反之碱性亦然。
离子作用影响
药物或食物中存在的高价金属离子(Fe3+,Mg2+,Al3+,Ca2+)
可与四环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等发生络合反应或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胃肠运动状态
改变胃排空、肠蠕动的速度、到达小肠吸收部位的时间和滞留时间。
促胃动药会加速胃排空,在小肠滞留时间短,吸收不完全。
M胆碱受体阻滞剂如阿托品抑制胃排空,在小肠滞留时间长,延缓药物吸收。
肠吸收功能
影响肠粘膜的酶系统或肠道菌群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某些药物能破坏肠壁黏膜,造成吸收不良。
分布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游离型药物有药理活性,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两者保持相对的稳定。
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结合力强的药物可将结合力弱的药物置换出来,后者血浆游离浓度增加,药理活性随之增强。
代谢
肝药酶
酶的诱导:加快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减弱或作用时间缩短。
酶的抑制:减慢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增强或作用时间延长,甚至导致中*
酶诱导剂:如利福平等。
酶抑制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排泄
分泌
竞争酸/碱性载体,竞争力弱的药物分泌量少,经肾排泄少,增强药效或*性
酸性尿液中,酸性药以非解离型存在,脂溶性高,易被重吸收,反之碱性亦然
重吸收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拮抗作用,它是指两药联合应用时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的效应。主要包括:药理性拮抗和功能性拮抗。药理性拮抗是指作用于同一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如氯丙嗪与肾上腺素合用,氯丙嗪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为降压作用。功能性拮抗是指作用于不同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如:氯丙嗪长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中枢胆碱能作用相对增强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而苯海索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可减轻椎体外系反应。
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外,也可进行药物中*解救,防止出现耐药性。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极为重要。因此,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各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趋利避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表4拮抗作用
类型
联合配伍
相互作用
治疗疾病
抗菌类
复方阿莫西林粉+安普霉素
协同抗菌,增强抗菌强度和提高治疗效果。
严重沙门氏菌病
抗支原体类
氟苯尼考+强力霉素
相加作用,增强抗菌抗支原体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用于治疗多种呼吸道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