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年的主题为“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通过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
在重庆医院门诊,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家长们解释很多遍关于“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孩子感冒发烧拉肚子到底该不该用抗生素?
用抗生素是不是一定会产生耐药性?
如何才算“不滥用”抗生素?
近日,5岁的小汤圆在小区里玩耍后回到家洗完澡,被妈妈发现发烧了,在一旁的爸爸还不相信,“刚刚还玩的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发烧了?”一量体温39.2℃,咋办?“有点经验”的妈妈想给小汤圆直接服用抗生素,爸爸却说:“不行不行,不能随便用抗生素,还是去查个血吧,抗生素用多了,以后生病用什么药都没用了。”
于是,爸爸妈妈赶紧带着小医院门诊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小汤圆的扁桃体红肿化脓,血常规明确提示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听了医生的话,爸爸还是有些犹豫,“医生,如果不用抗生素,是不是孩子就会一直发烧啊?我总觉得给孩子服用抗生素不好。”
“平常我们口中的抗生素,专业名词称为“抗菌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一种,家长们要正确认识抗微生物药物,当孩子生病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重庆医院药学部刘彬副主任解释说。
其实,不只是小汤圆的爸爸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让我们来看一看,
医院药学部刘彬副主任如何解答。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抗病*药、抗真菌药,是抗击疾病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有哪几类?
根据抗微生物药的作用对象,可分为:
(1)抗菌药: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2)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制霉菌素、伏立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或深部真菌感染;
(3)抗病*药:如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主要用于治疗由病*引起的感染。
如何正确的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1.不随意购买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多数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物,孩子生病时,首先是看医生,经医生的专业诊断和相关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以及使用哪一种抗微生物药物,凭处方购药。
有些家长会对孩子使用过的、见效快的抗微生物药物形成“偏爱”,当孩子再次生病时,“被偏爱”的药物常常会成为家长的首选,不考虑症状就先用上试试。细菌病*分型复杂,孩子接触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前用着合适的药,这次再用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还有些家长将成人药的剂量减少后给孩子服用,忽略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2.按时、按量、按疗程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服药时,总是各种谨慎纠结,待孩子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减小剂量或停药。
药物从起效到发挥作用是需要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的,擅自减小剂量,不仅会削弱药物的效果,增加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还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细菌感染时服用药物后,感染症状会明显减轻,但细菌并没有被彻底清除,若此刻给予停药,不仅细菌无法完全消灭,已好转的病情也可能会因为残余细菌而再度加重。
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生病,恨不得吃一次药就马上能好,不按医嘱或是说明书擅自加大剂量,这种操作很可能会导致药物超量,甚至达到*性剂量,危害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因此,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中标注的剂量和疗程使用。3.儿童有哪些需要注意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
(1)四环素类:不建议8岁以下儿童使用。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可致恒牙*染、牙釉质发育不良、骨骼生长抑制等不良反应。
(2)磺胺类:不建议2月以下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替代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点,新生儿和小年龄婴儿用药后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
(3)氟喹诺酮类: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儿童使用。动物*理学实验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软骨病变的不良反应。
愿小朋友们健康快乐成长
END
编辑:宣传科
审核:药学部宣传科*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