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近日,据钱江晚报报道,28岁的宫先生因觉得下半身不舒服,到药房购买了四环素胶囊,离开药店前,店员还叮嘱他服用该药必须要喝水,但晚上宫先生却直接吞服了药物,然后便躺在床上休息了。
半夜,宫先生因胸口痛被痛醒,同时还伴随剧烈咳嗽,服用的四环素胶囊外壳都被咳了出来。医院就诊,医生在经过胃镜检查后发现,宫先生胃部已发生腐蚀,形成一巨大溃疡,足足占官腔一周,还有少许渗血。
为什么宫先生会突然出现胃部溃疡呢?医生解释,这和宫先生服药时不喝水有一定关系。因为,服用某些药时喝水少或不喝水不仅影响药效,还会给身体带来疾病风险。那么,服药时到底该喝多少水,哪些药物可以不喝水直接服用,又有哪些药必须用水送服呢?
●5类药物服用时记得多喝水●
就像开头提到的宫先生,有些人为了图方便,或是本身就不爱喝水,在服药时将药一口吞下,这种做法未必正确。医生提醒,吃药时,仅喝两三口水的服药方式是不正确的。有些对食道会有刺激的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片等,应该用一满杯白水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之内避免躺卧,以免造成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糜烂等。另外如果感冒发烧服用了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或是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的药物、胶囊类药物、传统中药颗粒剂这些药物的时候,也要记得多喝水。
总得来说,以下5类药物在服用时需要增加饮水量↓
1.对消化道有刺激、易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
如四环素类药物、阿司匹林、强的松等,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建议用~毫升水送服。尤其食管运动力减弱的老年人,更应多喝水。
2.部分抗菌药
有些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如磺胺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增加饮水量,便于冲走结晶和代谢产物。
3.解热镇痛药
一些解热镇痛药物服用后会使人出汗,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服药可多补充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4.平喘药
如茶碱类、二羟丙茶碱等药物,可以提高肾血流量,产生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导致脱水,进而出现口干、多尿和心悸。因此,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喝一些白开水。
5.利胆药
如熊去氧胆酸胶囊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机械地冲洗胆道,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服用这类药物时应多饮水,避免腹泻引起脱水。
●吃这些药只需少量水送服●
不过,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药都需要多喝水送服↓
1.止咳糖浆、含片
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糖浆,服用后会附着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吃完药马上喝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影响药效。建议服完止咳糖浆、含片后5-10分钟内不要喝水,想喝水可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
2.胃黏膜保护剂
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药物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需要覆盖在其表面起效。吃完药就大量喝水,会冲走药物、影响药效。建议服药时只需少量水送服即可(约50毫升),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
●口崩片咀嚼片不需要喝水●
1.口崩片
这是一种放在舌面30秒内即能自动崩解成无数微粒的新型药物制剂。它崩解速度快、吸收迅速,适合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痴呆症、癫痫病人等和孩子服用。服用口崩片前后一般不需要喝水,尤其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须迅速起效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口崩片,在含服后切忌立即喝水。
2.咀嚼片
咀嚼片是咀嚼或吮服溶化后吞服的片剂,常加入蔗糖、薄荷油等甜味剂及食用香料调整口味。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即使在缺水状态下也可以保证按时服药,尤其适合小孩、老人及吞服不便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新京报记者王鹿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编辑赵昀校对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