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一句几乎所有人都熟悉,并经常挂嘴边,被广为引用的,乱为引用的话。
或许放在团体之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用在人与人之间,却未必准确。事实上我自己觉得可能万反过来说才准确了。
人与人之间是不会有永远的利益瓜葛的,但生命中却或许有永远的朋友,即便是走散了,失联了。
同样,事物不会永远停留在一种状态。比如充沛与紧缺。
就像当年四环素原料没能一直紧缺(尽管多数时候是这样)一样,磺胺甲噁唑原料也随着几家原料企业的扩产,特别是印度进口(我不确定是否全部是正规通关进来的的)原料的冲击在市场上突然多了起来。
供应量充足了,市场价格也就没那么坚挺了。价格不是普通的下滑,而是像雪崩一样。不过,下滑的拉力几乎完全来自进口货源。
只是,国产货源受工艺和成本控制水平影响,只能象征性因应进口冲击,轻微下浮一点。而进口原料的价格却低得无法想象(据说进关时只是国内价格的一半)。
不只是价格,更致命的是品质。以我们的亲身经历,制剂生产中因为晶形有差别,在相同辅料和工艺情况下,进口原料更容易生产,且质量更稳定,就连成品率也更高(尽管作为用量很大,历史悠久的普药品种,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工艺已十分成熟,但差异还是明显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永远的朋友”这话在此时,在比较下来差距明显的情形下,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得到了应验的。制剂生产企业不约而同纷纷转而采购更加价廉物美的原料。那些过去的合作伙伴,曾经的牢不可破情谊,在现实的无奈之下只能被忽略,被搁置,至少是暂时被遗忘。
本来产量不大,成本控制不占优势的朱经理的企业当然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的对象。别说朱经理的企业,就连江湖上举足轻重地位的好友阿强的企业也都没能幸免于难。仓库出现大量库存(相对于制剂生产,原料药的生产可没那么大的灵活性。生产一旦启动便没满容易停下来。执意停下来,损失将是不可想象的。重新恢复生产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因此在滞销情况下企业最大限度能做的事是减少产量,哪怕库房堆积如山也不会轻易停产。)。
如果说与朱经理的企业因为现实的无奈实在找不到利益共同点而忘记了曾经的情谊,但与朱经理本人却是另一番景象,个人间的朋友关系完全没有因双方企业的无奈而变化。
不但私人友谊未受到影响,反倒是彼此都在努力,设法让对方受环境变化的现实影响更小一些。使大家能顺利度过困难时刻。
这状况事实上从一个侧面应验了我”人与人之间不会有永远的利益,却可以有一生的朋友。”的观点。
当然,首先得是真正的朋友。
早安,二月十三。